1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findyi,作者系前土豆教育CTO

互联网从业者,35岁的危机从来不是传说,而是血淋淋的现实。

在繁忙工作中,充当螺丝钉的码农社畜们,日复日一日的辛勤劳作。

一旦进入年老体衰之际,老板和资本家们不会考虑你过去的贡献和付出。

洋哥身边很多朋友,遭遇过和初创公司一起成长,在公司上市前夕却被抛弃,落得一生病,钱也没赚着。

还有一些朋友,到了快40的年纪,还要混迹于BOSS直聘、甚至智联招聘....

一方面我们可以责怪社会无情、资本家吸血。

但另一方面,今天的处境无非是昨日的积累。

其实企业家有自己的事业,我们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公司。

你的人生就是你的公司,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当作公司来经营。

时刻关注这家公司的损益率、资源丰富度等关键指标,并时刻保持增长。

那么我想,所谓的中年危机,一定与我们无关。

1

人生商业模式:能力

如果人生是一家公司,那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我认为人生商业模式=能力*效率*杠杆。

2

先说说能力:

能力就是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打造的深度和广度。

要发展自己的能力没有捷径,唯有高效而可怕的勤奋。

高效而可怕的勤奋是指你的勤奋要超越其他人。

稻盛和夫的一句话,我非常赞同:「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更重要的一点,这种努力还要高效。

勤奋也需要方法,单纯的勤奋并不能让你的能力快速提升。

我们身边其实不乏非常努力却碌碌无为的人,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

很多人很勤奋,却一直在低水平线上徘徊。这种努力只是一种重复,它无法让你产生突破和能力的增长。

要实现高效勤奋首先要学会「刻意练习」:制定合适的目标,并寻找突破的方法,一旦突破立即着手制定新的目标。

我在腾讯做码农的时候,即便是重复功能重复模块,也会在上一次基础上精进。

能不能减少时间复杂度,有没有更好的实现方案,类库函数能不能抽离的更简洁,架构能不能整理的更健壮?

拿这些目标不断挑战自己,让我的编码能力获得极大提升。

其次,学会找老师找标杆也很重要。

拿程序员来说,身边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同事、直属Leader、GitHub上大神的代码等等,这些都是学习的对象。

学习更优秀的编码思想、类和工程的架构方式,再找找自己的差距,尝试把学习到的关键点应用到工程中。

长期坚持高效而可怕的勤奋,一定能让你的能力高速提升,进而获得核心竞争力。

2

人生商业模式:效率

不少有能力却发展不好的人会感叹怀才不遇,抱怨为什么自己运气一直这么差?

问题可能是出在人生效率上了。

掌握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选择,才能让人生效率得到提升。

你的时间是有成本的:选择什么样的行业,选择和什么人做朋友,都非常重要。

特别是关键节点的选择,选对了发展可能就会非常顺利,选错了就会非常被动。

做选择也是有方法和工具的,我们看到一些发展特别好的人,可能会想「这哥们没什么,主要是运气好」。

其实不然,正确的选择背后有正确的方法论。

比如前文我提到的那个下属,多年前放弃百度高薪OFFER加入头条。

底层逻辑是他深入研究了今日头条这个产品,对今日头条的前景无比看好。

因此义无反顾的放弃更高薪资的OFFER,今天回头看,这个决定很正确。

当初的选择让他在这五年时间,多赚了几千万。

其实选择有四个层次:

1.命运驱动的选择

比如公司领导让你不爽了,一气之下选择辞职,然后因为顶不住房租压力草草选择一家公司了事。

再比如你问很多大学生为什么选了这个专业,他们会告诉你:这是父母的决定。

这一类人,不会去想生活与事业的意义,总是随波逐流的做选择。

最终成败只能依赖是否幸运。

2.能力驱动的选择

比如你是学计算机的,毕业之后自然而然的选择了互联网行业。

再比如,你在工作中慢慢掌握了架构能力,于是下一次跳槽或内部调岗,你从程序员提升为架构师。

大多数人在做选择的时候,其实都会基于自己的能力和社会资源的匹配度。

如果恰好,他们的能力成为稀缺品,他们会迎来高速发展。

但如果社会对他们的能力不再那么稀缺,也可能让他们成为牺牲品。

多年前,通讯行业从业者,就是个鲜活的例子。

当北电、诺基亚等通讯公司还无比强大之际,他们获得了人生发展的黄金十年。

而随着行业和公司的全面溃败,迎来的是失去的十年。

裁员、失业、转行成为他们被迫的选择。

3.机会驱动的选择

比如突然有家公司给你加薪40%,然后你立马加入。

再比如你看见某个行业很火,很多人赚钱了,你立马杀进去,也期望能跟着起飞。

股市每次大火之际,后面冲进去的人,都是机会驱动的人。

在机会驱动之下做选择的人,有一部分因为幸运,能脱颖而出。

但机会终归有限,大多数人在多次投机之后,面临的是缺乏积累和沉淀,也就很难有长远的发展。

4.战略驱动的选择

这种选择考验的长期的远见和缜密的分析能力。

比如雷军在移动互联网爆发前夜,在所有人都看不懂之际,毅然决然选择杀入手机行业。

再比如我那个去头条的哥们,今天他为什么能财富自由?

因为在其他人还看不上头条之际,他已经笃定头条的远景,并愿意放弃现金更高的OFFER。

这也是基于战略驱动的选择。

头条那哥们告诉我,很多误打误撞加入头条的,等不到公司腾飞之际,就早早离开。

不少人离开的原因只是其他公司多给了几千块。

战略驱动的人,更能坚守初心,他们能在选择的行业、选择的公司中,更持久的奋斗。

当其他机会出现之际,他们能丝毫不为所动。

以上四种选择的驱动力,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有时候是一起起作用。

随着我们人生和事业的发展,驱动力逐渐走向更高层级。

我们可以加快进程,在下一次选择之际,尝试用更高层次的驱动力。

这样,或许我们能极大的提升人生的效率。

3

人生商业模式:杠杆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杠杆,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由此可见,杠杆是多么重要。

同样,人生这家公司,如果没有杠杆的作用,即便优秀也做不到卓越,即便量变也达不到质变。

首先你所在的团队,你做过的产品都会成为你的背书和杠杆。

很多做出优秀产品的朋友、很多在职场获得过曾经Leader认可的朋友。

他们压根就不愁找工作这件事,始终是工作追着找他们。

对于这些朋友而言,哪有什么中年危机,只有跨越一个又一个的台阶,不断成长。

影响力,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杠杆。

去年因为参加了一些CTO俱乐部,认识了一些大佬,我发现这些大佬不是只闷头工作,而是不断的在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比如人称「玄姐」的孙玄大佬,曾经是转转的技术委员会主席。

不仅技术非常牛逼,代码写的好,在业内也非常有影响力。

给多家公司做过JAVA高可用培训,也出过好几本书。

今年玄姐出来创业,在寒冬之际很快融资千万,公司发展迅猛。

这是玄姐过去多年积累的影响力的一次大爆发。

另外,千万不要有这样的心态:「我现在不够牛逼,无法积累影响力,还是埋头干活吧」。

就拿我写公众号这点事来说,2015年,就有想写的念头。

但一想到我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有啥好写的?

一晃到了2018年,我又一次想动笔,但又害怕自己没那么多干货,万一写了没人看怎么办?

时间到了2019年年底,这一次我终于克服各种恐惧,开始了写公号之旅。

结果不到一年就积累了3万读者,还有多篇阅读过万的文章。

骤然发现,之前担心的那些事儿,并不存在。

我也能给读者们产生正面的影响,同时还开启了一个人生新的爱好:写作。

但是我足足错过了五年时间,这五年恰好是公号的黄金五年。

如果五年前我就动笔,可能个人IP的影响力会更大,3万这个数字恐怕是30万。

影响力这个杠杆,在你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应该克服恐惧,即刻着手去建立。

建立了影响力,也就建立了人生的「护城河」。

它可以帮你抵御风险,让你获得安全的空间,使你的人生道路更加宽广。

4

人生商业模式:利他

除了能力、效率、杠杆这三点,利他也是人生这家公司重要的商业模式。

3

我们的人生发展需要积累人脉,特别是在关键转折点,人脉带来的作用是巨大的。

但很多人在积累人脉这件事上,方向走错了。他们想法设法讨好别人,是为了未来有一天对方能帮到他们。

但那些能帮到你的人,并不是你的人脉,只有那些你能帮助的人,才可能会成为你的人脉。

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那种喜欢说自己有各种大佬微信联系方式的朋友,马化腾的微信,我有,马云电话,我有。

然并卵,马云、马化腾会理你吗?想法设法与大佬们认识,拍个照片,加个微信,大佬们就能成为你的人脉吗?显然并不能!

当你没有能力、没有价值的时候,你的社交大概率是无效的。

因为你无法对其他人提供有效的价值。

经营人脉其实很简单,在能力范围内,想尽一切办法,毫无目的和条件的去帮助值得帮助的人。

把时间用在你能帮助的人身上。

那些大佬呢,如果你暂时帮不了他们,那说明你需要继续提升你的能力,而不是去巴结讨好。

那么哪些人是值得帮助的人呢?

有个筛子交给大家:「不会把你的帮助当作理所当然,甚至要求更多的人」。

符合这个条件就够了。

最后的话

不断提升能力、提升人生效率、利用好杠杆、学会利他。

以上四点,就是我对如何经营好人生这家公司的全部建议。

不管你处于人生哪个阶段,也不管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把自己当做一个公司来看。

任何公司的经营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只要学会践行这些理念,建立起自己真正的优势,获得个人成长的方法论和策略,进而打造属于自己的“护城河”,你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至于那些中年危机,也就不复存在了。

我身边真正能做到把人生当公司来经营的朋友,无一不是不断的找到第二第三曲线,实现一个又一个的跨越。

最后,希望每位朋友,都能够把自己这家公司经营的无比健康且能不断高速增长。

最终如愿以偿,获得人生的自由、扼住命运的咽喉。

作者简介:前土豆教育CTO,前哒哒少儿技术VP兼事业部总经理,前360技术总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