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张明 来源|高山大学(ID:gasadaxue)

GMIC 在线 Pro 于北京时间 9 月24-25日正式召开,25日晚间闭幕式上,梁宁、周航、沈劲三位就2020年的社会状况和行业形势对创业者说了一些真心话。以下节选自现场分享内容。

2

2020年关键词:反思、超脱、超纲

梁宁: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对2020年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

沈劲:从工作的角度说,反思是描绘我在过去几个月的生活状态。除了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人生,我经常提醒自己还是要超脱,我们要把眼光放到现在看到的风云变幻之上。

梁宁:反思和超脱这两个词都很有意思。2020年是历史的转弯处,很多原来大家遵从的本能、经验在今年其实都会遇到巨大的挫折,可能值得我们去重新思考的东西很多。航叔会用哪个词?

周航:2020年超过我的认知边界了。虽然现在我人在北京,但也是刚回国解除隔离不久。我从来没有连续8个月在国外一个地方待着,进入了一个自己不能控制的环境,包括隔离这种经历过去肯定是没有的。

对很多事情的想象,不管是个人的生活感受,还是对宏观事物的观察,都超过了自己的认知边界。突然发现,线性思维在2020年绝对不好使了。

如果用一个词,那就是:超纲。

属于中国的创新是可以全球化的

梁宁:2020年让你觉得最有启发或者思考很多的一件事是什么?

周航:今年中国创业公司的一些表现和它们的变化给我特别大的启发感。比如所有人都关注的TikTok。

我原来认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尤其是带着文化、社交、价值观属性的产品很难走出去,我甚至认为中国可能只有电商才有机会国际化,内容、社交都不太容易。

但是当我看到我的孩子天天乐此不疲地玩TikTok,跟她的同学、朋友,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肤色一起玩的时候,我就感觉人类不管什么样的文化都有一些共性的东西。他们也知道这个产品来自中国,但完全不在乎。当他们听到TikTok有可能不能玩了,感觉非常伤心而且不解。

所以给我的第一个启发是:中国企业更强大了,走向世界变成全球化的企业一方面是有机会,另一方面是世界开始需要和拥抱真正属于中国的、属于创新的东西。

梁宁:我记得2018年的GMIC上咱俩与赖奕龙(高山大学2017级学员)聊过一次,说的是破圈的话题。当时的破圈是到五环外,这次的TikTok是破圈到全球。

它先下沉到五环外、四到六线市场,然后向外扩展到全球,扩展到欧美的主要人群,为什么它能破圈呢?

周航:人类在情感上、在需求上有很多共性的东西,这些东西有可能就是超越了所谓的意识形态,超越了种族,超越了国家制度。

从Facebook到Snapchat,到Instagram,再到TikTok,都是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年轻人就是觉得玩得很高兴,喜欢这样表达和沟通。我看着孩子们有了TikTok就不再玩Instagram了。

梁宁:为什么玩了TikTok就不再玩Instagram了呢?Instagram加上短视频能变成TikTok吗?

周航:Instagram本身是图片社交,大家用得最爽的是滤镜和各种图片。更纯粹的、满屏的还是TikTok来得带劲。大家一起学跳舞、学唱歌,这种表达和释放是年轻人的感觉(吴军:为什么元青花和抖音在世界受到欢迎)。

梁宁:TikTok给你的第一个启发是:属于中国的创新是可以全球化的。听你的意思,还有好几个启发?

周航:对。TikTok给我的第二个启发是:走向全球是所有有能力的中国年轻企业的雄心,同时走向全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可能要有十年之心的准备。

你不能有受害者心理,成为一个全球化企业的雄心不能因此而受损。在算法、产品之外,我们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心力,要做很多面对挫折的准备。我们可能要用更长时间的耐心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企业,而不是一打就撤回来。

梁宁:是的。沿着你讲的,我觉得还有两点:

第一,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今年第二季度微信的月活用户达到了12亿,这个事件意味着国民即网民,网民即国民。

互联网曾经是一个小众群体,网民和国民的概念是有隔离的,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互联网就代表了主流意识形态,也势必就会政治化。今天大型网站的运营者也拥有了与政治家同等的影响力。

第二,对于这些企业所有者的个人能力也势必要有所变化,不能够再回忆或者留恋曾经拥有的那个自由的时光。因为这个时光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了,而且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创业的本质是回归价值创造

梁宁:沈总,你今年觉得最有启发的事情是什么?

沈劲:瑞幸咖啡事件。由此我想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到的一些很关键的思维,包括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风口等,最后还是破了。

同时还想到其他几家公司,它们是慢、坚持自己的理念、耐心的走,反而走得比较好。

一家是我们投的中微半导体,2019年上市。现在半导体的PE倍数跟互联网公司、SaaS公司有一拼,这也是中国的特殊现象。

另一家是Zoom,高通投资了Zoom的A轮。那时候我们就发现Eric(Zoom创始人袁征)很有耐心,他不为竞争对手所牵动(Zoom创始人袁征:如果员工是老油条,那他的老板也是)。

竞争对手有了大动作之后,大家的习惯思维是要PK、你死我活,把竞争对手干倒。但他们没有,他们还是耐心的做产品(袁征:从用户角度做产品,创业没有捷径),Zoom发展得特别好。

创业还是要回归它的本质,就是价值的创造。

快餐领域全球最大的三家,第一是麦当劳,第二是星巴克,很多人猜不到第三家,因为它没有进入中国,就是福来鸡(Chick-fil-A)。

福来鸡只有2500家店,主要在美国。这家企业创办已经有75年了,现在的增长速度非常快,是星巴克的3倍,是麦当劳的将近2倍,可能未来7-8年的时间就会成为第一名。像这样一个慢企业非常有后劲。

我带领几个创始人的读书小组在学习航叔的《重新理解创业》,也学习了《星巴克一切和咖啡无关》,以及爱彼迎(Airbnb)的创业史,我们很受启发。

创始人要做三件事情,找方向、找钱、找人。爱彼迎的创始人也是在找钱、找人,但他们找方向绝对不是迎合投资人。其实一开始他们找不到投资,就是跟随自己的梦想和热情。这一点是我们忽略的很大的要素。

创业者如何做选择与决定?

梁宁:创业者最关键的能力是做决定的能力。请二位分别分享一下,你比较满意的一个决定是什么,可以是生意上的决定,也可以是生活上的决定。

沈劲: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些错误的决定,我们错过了很多机会,包括今日头条的机会。

对自己比较满意的决定还是一些听从了自己内心的价值观的决定。我觉得每一个投资人或者创始人还是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能够跟着外面的思潮、方向跑,这个非常重要。

有的创始人喜欢做慢的企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起来的时候就有可能跟不上潮流,就可能导致创业失败。但中微的慢的做法正好跟上了其他的潮流。

高通投资中微除了对半导体这个行业的认知,还因为中微的团队,他们来自另一家非常大型的应用半导体的公司,就像Eric来自WebEx一样,他们都不是听到风声临时凑人马的团队。

周航:商业决定相对人生决定来说都是小决定。决定做易到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

当时我想到的创业方向很多,我从2007年开始想做支付,想做电子阅读,还想做基于实名通讯录的社交,想法非常多。但发现有的能力上够不着。

比如我虽然敏锐地意识到基于通讯录的社交有机会,但是我没有对这个产品的构建能力,脑子里无法构建出这个产品应该长什么样子。

想做支付,又没有交易场景在前面。所以,最终在想做、能做、可做中间找到一个交集,然后觉得这是我该做的。

最终决定做易到,这应该是成熟创业者的做法。因为我在传统行业做过,我知道易到这件事传统行业的人肯定不会干,互联网巨头一时也看不上,这种边缘地带可能挺适合我的,所以就做了这件事。

这几年我还是很向往创业的,始终在想有什么新的可能性,什么是新的好的创业机会。找到一个好的创业机会并不容易,现在行业飞速发展,个人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也不一样了,我愈来愈发现,大的、好的创新机会比十年前更困难了。

梁宁:是的,现在恨不得不抱一条腿都无法下场了。

很多第一次创业的人会出于本能和经验做选择,你是出于知识结构的判断,对资源进行推演之后落子,所以有了今天很成功的航叔。

周航:非常惭愧。最近两周我找了一些新的年轻创业者交流,我发现,世界上没有所谓真正唯一的真理。

最近有一个年轻的第一次创业的创业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还是一个女孩子,她在教育领域做得非常好。公司100多人,管得井井有条,让我非常吃惊,感觉现在创业者的能力起点高了很多。

另外,整个团队的基础太好了,都是一帮学霸组合。她还有感召力,感召了一个来自Google的天才跟她一起创业。

总体来说,我反而感觉现在的创业者哪怕是第一次,就是凭着直觉做的,好像成功率也蛮高的,不用像我们思前想后的。

梁宁:社会进步给创业者赋能了,整个基础设施的水位都抬升了。有点像去重庆吃火锅,一个商场里面所有的店都是火锅店,而且水平都不错。因为优质的厨师都是市场竞争提供的,不是任何一个店培养出来的。

新的创业者他们天生所在的台阶就跟我们当年不一样了。

创业者要学会从失败中学习

梁宁:什么情况下你会建议创业者一定要努力坚持下去?什么情况下会建议创业者可以放弃?

周航:这种问题很难,尤其是关于企业生死问题,外界很难给一个判断标准或者判断原则。咱们都是经历过创业的人,心里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声音,是想坚持还是想放弃,内心会指引做出想要的选择。这个时候既不是利弊分析,也不是所谓的选择的标准或者原则,这些都没有。

创业者的内心早就有声音了,向外界寻求“我该怎么办”的时候并不是他心里面没有答案,只不过他还不够坚定,需要外界的声音来加持和同意他内心的想法。

沈劲:外人虽然有一些经历,但是很难给他们一个很好的所谓的做决策的原则,他们还是要听从自己的声音以及自己的性格。

假如一个创业者的性格就是比较活络,学习能力也很强,接受新的事物的能力也很强,你让他花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做一个事情,其实不太适合这个创业者。

但是,当我们转移到to B的创业领域之后,期望值就要设定在长期创业,而不是2年看结果、5年就要上市的期望值。

格局不会永远保持不变,任何东西都会被颠覆,但它一定是快速成长、稳定一段时间,然后又被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创业者颠覆,迎来2.0、3.0版本。如果在1.0战场基本快结束的时候,创业者仍然还在留恋,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这样的快速更新迭代的领域是不合适的。

对企业来说,包括芯片、5G、新基建都是长期投资的领域。

梁宁:两位说得很好。航叔是一个连续创业者,所以会讲创业者自己内心的声音是很强大的,没有办法抵御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沈总做了补充,创业者既要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也要看到战场上真实的局面。

我想把这个问题再追问一遍。在你面前有三个创业者:A是第一次创业;B是连续创业了三次,但前两次可能都失败了;C是第一次创业,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已经挣扎了5年、6年、7年。

A、B、C这三个创业者,你会对谁的关注度更高一点?

沈劲:我们投的公司的创始人里面,这三种人都有。在中国第一次创业的多,在美国、以色列连续创业的比较多。我内心对第二种人的经历会非常感兴趣。

在创业过程中,如果前五年很顺利或者基本顺利,可能后五年就会非常辛苦。

很难想象创业者会一直顺利,这种情况的概率非常小。既然他在前面已经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我觉得失败的场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顺利的场景中学到更多,我会非常感兴趣跟他交流在失败过程中他有什么感受,学习到了什么。

周航:我不是简单地判断哪一种更好,因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很难贴同一个标签。如果遇到不同的人,我会更关心他到底怎么看待自己的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到什么没有,怎么反思和复盘,有没有把过去的经历当作养分支持自己更好地往前走的能力。

一个创业者哪怕失败了再多次,哪怕十年都在不停地创业,但他如果把每一次的失败都归结于外因,那么他失败再多次也只是不断地重复,他没有从失败中学到什么。

梁宁:这又回到第一个话题,航叔说的超纲。创业遇到的情况永远是超纲,创业都是干没干过的事儿,肯定是超过自己经验和认知结构,肯定是在考一套超纲的卷子。

沈总给的反思和超越也很好,我们遇到超纲的题一定会做错,甚至很大概率都考不及格、挂科、被否定、重来,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没有反思,反思之后能不能超越。

未来真正的机会在水下、在稀缺

梁宁:现在最热的在线教育、直播电商、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SaaS、跨境电商都是因为疫情催生的热门赛道,但创业环境变幻莫测,未来5-10年的创业环境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二位关注的方向会有什么变化吗?

沈劲:现在创业的门槛比以前提高了,基础建设也提升了不少。“low-hanging fruit”(容易实现的目标)没有了。

15年前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挂着很多很低的葡萄,你只要看见了,伸手就能吃到;现在有没有葡萄,第一你看不见,第二看见了以后还要爬上去,这个过程中,你不一定能爬上去,也可能别人比你爬得快,所以有很多的风险和波折。

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我还是认为,过程会长一点,更回归到创业的本质,要创造价值。

目前来看,to C的领域仍然有机会,但是我们这一类的投资人已经把重心放到了to B的领域当中。

周航:今天的大热门其实已经跟当下没有关系了。那都是3-5年前的创业者,该入局的已经入局、该投资的已经投资进去,今天已经有了初步的果实。再过2-3年,很多行业就该到了真正的收获期,该有巨头的就有巨头了,该集中的就集中了,该上市的就上市了。

今天我们再来谈创业肯定不是关注这些热门,应该关注还在水下的、还没有人谈论的东西。这可能跟各自的兴趣、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很相关,谈未来4-5年后的东西一定是高度分歧的。

每个人关注的东西、看到的点都不一样,甚至还不是一个明确的赛道,有可能只是点状的现象;个别的公司做出了一些还不成熟的产品,甚至只是一些构想,这才是未来4-5年后真正的大机会,才是真正值得创业者去投入的事情。

如果谈大的赛道、方向好像也可以这么谈,但是具体到这个赛道或者方向,具体是什么公司、什么事情,我觉得反而需要真正的洞见。那些浮在表面的概念就算你知道了,比如全面数字化、企业服务,并不能指导你具体去做一些什么事情。

梁宁:关于这个话题,我也谈一点我的思考。

大家经常会讨论比较紧张的世界形势,我也在琢磨,今天的世界和二战之前的状况是不是很像?后来我想一想,二者有本质的不同。

二战以前甚至几千年来世界都是物质匮乏、供给不足,所以大家都在抢供给;但今天的世界的特征是供给过剩。比如贸易战是在做什么?是在抢供给权,全世界只能由我来向大家供给。

在一个供给过剩的时代,什么是稀缺的?

中国第一波电商平台起来是因为物资分布不均匀,拼多多把下沉市场都打完就彻底的供给满足、供给过剩了。这个时候,直播电商来组织消费。

之前所有的大企业都是靠组织供给能力长大的,这一波直播电商是靠组织消费能力,包括拼多多也是对消费能力的组织。这是一个洞察。

我们知道,至少有一种东西在供给过剩的时代依然是稀缺的,就是优质的供给,比如喜茶,优质的供给始终是稀缺的。

像沈总说的to C确实现在供给过剩了,任何一个大而化之的简单商品或者信息现在都不稀缺了,不稀缺就意味着它缺乏商业溢价能力或者商业价值。

所以创业者可以再多想一想,在这样一个供给过剩的时代,什么是稀缺的。

创业者可以更加谦卑、自律一点

梁宁:最后一个问题,如果请二位给创业者只提一个建议的话,你的建议会是什么?

周航:抵御诱惑。

比如最近中国突然增加了1万家半导体公司,科创板上市公司PS(市销率)诱惑太大了。还有很多创业者问应该去哪里上市,到底是回国还是港股、美股?

我们总在指责瑞幸,总觉得瑞幸是挣快钱,其实应该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不是曾经也很羡慕,也想18个月上市,也想成为最耀眼的那颗流星;都认为自己不是流星,别人才是流星。但你跟别人的方法论一样,为什么你不是呢?

今天在中国不管是概念的诱惑、资本市场的诱惑,还是政府补贴的诱惑,总之诱惑还是有点太多了。创业者难免会觉得,不管是融资还是估值,所有的一切都是应得的,应该值得拥有。我觉得有点自大了,创业者应该可以更谦卑一点、更自律一点。

沈劲:听从自己内心的向往和热情。如果不听从自己的热情和向往或者根本就没有热情和向往,就很难抵御诱惑了。

第一,如果要做企业或者做to B的业务,本身它的创业过程就比较长。

第二,因为时间很长,所以内心的力量变为更加重要,没有内心的力量是坚持不下去的。

诱惑每天都有,风口每天都在变,热点也在不断地转移。所以,创业者要听从内心的召唤。当然,内心的召唤一定是跟历史的轨迹有关系。很多半导体领域的创业人员其实在这个行业也工作了十几年,他们有一些创新的想法,觉得自己可以成就一件事情。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高山大学(ID:gasada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