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Ray先森 来源|Ray先森(ID:RayZhang1993)Ray先森说

迅疾无声。

如果你要问我,2020年给你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我可能第一反应是上面的这4个字,这4个字里既有时间的流逝,也有人事的迭代,最让人警醒的是一切变化都在悄无声息中来临和过去,一切总好像把人打的措手不及。

也是这一年,很多人都遭遇了很多事情,并且面临着很多选择。

是选择去一线大都市打拼还是留在二三线城市兴叹?

是选择多拿点钱去小公司还是去大公司当螺丝钉?

是选择一个爱自己的人还是选择一个自己爱的人?

是选择职业发展忍痛割爱还是选择步入婚姻退居家庭?

每种选择,都藏匿着未来不同人生的走向和发展。

前段时间,有一位读者在微信中问我说,自己做了快2年的工程造价了,但是自己根本就不喜欢这份工作,只是身边人都说这个工作有前景、发展好,问我该如何是好。

那时候我并没有立刻回复,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过了多久,我想给的建议只有这一个:

永远不要忘记,做你余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1

什么是余生中

最重要的事?

“没有人能知晓我们在未来几周会面临什么,但每个人都非常清楚,新冠病毒将测试我们的善良和慷慨的程度、超越自我和摈弃个人利益的程度。

在这个非我们所愿、前所未有的、复杂迷茫的世界里,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个人技能最好地呈现出来。愿智慧和优雅陪伴我们前行。”

这段话来自于哈佛的校长劳伦斯·贝考。

就在2020年疫情刚刚在北美爆发的时候,哈佛大学在3月份确诊首例新冠肺炎,而贝考校长和他的夫人刚好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

前面援引的这段话,就来自于贝考校长在3月13日写给哈佛全体成员的公开信,目的是通报情况,呼吁所有人全力配合学校的防疫工作。

就如同演讲中贝考校长说的那样,可能没有人知道未来的疫情会发展什么样子,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个人技能最好的呈现出来,比如积极配合防疫工作,非必要不外出等等。

这段话在今天看来可能显得有点稀松平常,甚至有点平平无奇,但放到时代和人生的重要节点上,总能散发出让人信服的力量。

今年的疫情,给很多人带来了不小的改变,可最让我佩服的是有一群人:

依然在改变中,坚持不变。

2020年12月,时隔五年之后的罗振宇和许知远,再次进行了一次访谈,许知远第一个问题就问道:

疫情对你有改变吗?

罗振宇坦然回答道:

疫情没有改变我什么,我行动如常。

这也算是疫情期间我想通的一个问题。事情越大,我们能做的事其实就越少。

请注意,不是影响小,是我们能做的事很少。

对我来说,真正影响大的,可能是得到上线了一门课,品控没有做好,这事挺严重的。是如果启发俱乐部一期的稿子,我不能在周二晚上写出来,这事后果也挺严重的。

你会发现,疫情期间最有利于什么样的人,就是动作没有变形的人。

我很骄傲,疫情没有改变我什么,我在正常做自己的事。

世界纷纷扰扰,可能对我们升斗小民而言相距太远,而每个人辐射的范围也有大有小有远有近,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余生中最重要的事也各不相同:

学生积极学习,职人诚心工作,商人守信交易。

诚如贝考校长和罗振宇而言:

在可选择的范围内,一如既往做好自己选择的事,并无愧于自己的选择,最后保持不变形,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自己的最佳状态出来。

这就是对余生中最重要的事,最好的理解和演绎。

2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做

余生中最重要的事?

在罗振宇回答许知远问题的期间,他讲了一则弘一大师的故事:

丰子恺某次去看望在杭州出家的弘一大师李叔同,李叔同修的是佛家的律宗,持戒甚严,每天从早到晚地做功课。

但即使是这样,那天傍晚,看着夕阳西下,李叔同还是感慨四个字:

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作为佛教徒,李叔同大师感慨的是,成佛来不及了。

讲完这个故事,罗振宇感慨,我想做的事太多,而很多事情来不及了,比如:

跨年演讲还剩15年,那个替我上台的人,还没有找到,快来不及了。

得到App能接替我的下一个梯队还没有培养起来,快来不及了。

从现在这个角色上退休,到下一步自己要干什么,还没有找到答案,这个也快来不及了。

我女儿今年4岁半,距离她放学回来就把门关上不理我,也就五六年时间,也快来不及了。

当然,你可以说罗振宇有这样的理解,是因为他已几近年过半百,但你不要忘记,在稳定流逝的时间大河之上,谁人都是一样。

而这一声“来不及了”,恰是对我们时常糊涂的时间观报以最好的警醒和提点,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知道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哈佛大学曾有一项研究持续跟踪700多人一生,目的是探寻决定一个人过得幸福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最终的研究结论是:

只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包括和谐温暖的亲情、友谊、工作等关系,才能让人们幸福和快乐。

布罗妮·瓦尔是澳大利亚的一名护士,专门照顾生命仅余12周的病人,她将病人弥留之际的顿悟,记录在《人在弥留之际的五大憾事》这本书里。

她所总结的人生五大憾事是:

1.我希望能够有勇气活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按别人的期望生活。

2.我希望自己工作别那么努力。(这一项是男性的憾事之首)

3.我希望能够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

4.我希望我能与朋友们保持联系。

5.我希望能让自己更快乐。

看到这里,让我们再次来思考一下那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做,余生中最重要的事?

如果你暂时没有答案,不妨可以想想:

现在做的工作,是你真正发自内心所热爱的,还是听从父母之命选择的?

现在交往的对象,是你真正认可并赏识的,还是觉得对方条件不错而选择的?

现在生活的状态,是你真正喜欢且享受的,还是仅仅为了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

如果你还是没有答案,不妨可以再想想:

把自己的余生压缩到最后一天,我会作何选择?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和成长在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每一件新事物的出现都在用最吸引人关注的方式出现,或夸张或出格或露骨或猎奇,不一而足。

很多人对各路明星私生活了如指掌,对张三李四的八卦熟稔于心,对公司领导的各种癖好倒背如流,却始终一事无成。

越是繁杂喧嚣的时代,越要保持对内心深处的关注,越是要撇开分散自己注意力的事情,

把时间浪费在余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上。

3

让自己沉浸在

解决自己问题之中

2019年5月16日,贝聿铭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102岁。

他是一个在世上留下了很多座纪念碑的人。但是,你如果去读他的传记,会发现,几乎他的每一个建筑作品,在当时都面临责难和挑剔,都是历经千难万险才来到世间的。

曾经有人问他:你怎么看待外界对你的挑剔?

贝聿铭先生对此的回答是:

“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因为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中。”

你,我,每个人都会有过这样的“贝聿铭时刻”。

不论你做过什么、在做什么,你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挑战。怎么办呢?

贝先生的这句话是我听过的最好答案:

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中。

世界纷纷扰扰,时间去而不返,我们终其一生最重要的事情,无非是沉浸在解决各种自己遇到的问题上。

所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当你面临种种选择时,不妨先参考这几点:

1.懂得运用奥卡姆剃刀原则

奥卡姆剃刀原则认为,无论是哲学、科学还是其他领域的问题,通常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最佳的解释,所以“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把奥卡姆剃刀原则应用到工作上,就意味着应当寻找最简单的方案。比如说,在工作中要尽量少做,且只做必须要做的事情。

有时候,“尽量少”甚至意味着“少到只有一个”。

记得我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每个周末都会提前做好下周一的工作汇报PPT,但每次做出来的汇报方案总是被领导批评说太过冗长且无重点。

后来费了好大劲,把最初准备的15页减少到4页,但还是无法达到要求。这种情况下,我只能重新思考:

这次汇报的重点是什么?

再后来,我就只围绕重要的信息和流程做汇报,其他无关的信息和数据一律不谈,结果几次下来汇报工作明显有所长进。

2.对过多的目标说“不”

研究发现,在职场中有24%的人认为自己无法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情,是因为上司设计了太多的目标,而工作成绩最好的那群人,往往更善于对上司说“不”。

当然,向上司说“不”需要讲究方法。拒绝过度的目标不是为了偷懒,而是要对最重要的事情全力以赴,从而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当下次上司再派给你很多工作时,一定要抵制“我要更加努力工作”的过时想法。

你可以这样问上司:

“能不能让我对这些任务排个优先顺序?这样我就可以在最重要的任务上投入更多精力。”

这样做,你既可以知道自己的优先次序与上司的是否一致,也避免陷入无头苍蝇的做事状态。

这个道理,用在人生选择上,一样可以帮你规避很多看似是便宜其实是跌坑的无效选择,毕竟人生时间宝贵,何必浪费。

3.学会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另一个取舍的原则是透过表象,看清本质。

比如,关注工作的实际价值,而不是公司内部考核目标。

很多人只是关注自己是否能够完成公司的考核目标,而工作成绩出色的人不这样做,他们总会问一个关键问题:

我的工作能创造什么实际价值?

在他们看来,为客户和他人创造的价值才是实际价值,完成考核目标只是为自己创造价值。

很多时候工作出色的人确实也很努力,但他们之所以出色,并不主要因为他们天资更好、更努力,而是因为他们有勇气在别人加班加点的时候懂得精简工作;在别人向过多的工作说“好”的时候说“不”;在别人只顾内部目标的时候追求价值,在别人满足现状的时候成为职场中的创造者。

以上就是我对一些人生选择和取舍上,能给你3个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写在最后:

再次回看罗振宇和许知远的这次访谈,罗振宇已经卸下五年前的防备和警惕,散发出久经磨砺的成熟和稳重,而许知远也不再像五年前一样,充满怀疑和偏见,甚至开始接纳娱乐和商业。

或许,对于每个人而言,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或许各不相同,但或许就像罗振宇说的那样:

让适合唱歌的人去唱歌,让适合走路的人去走路。

彼此在各自的世界和时间里,

不舍昼夜,永不停歇。

部分参考资料:

1.邵恒头条丨《读一段振奋人心的话语,人间值得》

2.逻辑思维·启发俱乐部丨《五年之后:罗振宇和许知远,再答与反问》

3.孤独大脑丨《乔布斯的思想实验:永远去做你余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4.逻辑思维·启发俱乐部丨《2019-2020 跨年演讲:基本盘》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Ray先森(ID:RayZhang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