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秀 来源|进击的阿秀(zchxuexi)

最近几部国产电视剧真是槽点满满。

金庸名著《鹿鼎记》又双叒叕被翻拍了,这次是张一山出演韦小宝。

本来靠着《余罪》积累的口碑,很多人还对这次张一山的韦小宝抱有很高的期待,没想到新戏十分辣眼睛,张一山在戏里总是挤眉弄眼、表演浮夸,好像演了一只猴儿……

1

有一个网友评论说,但凡张一山在表演这种带点贱气的角色时,就一定会化身中老年版的刘星。

小时候这种咋咋呼呼的表演,大家还会觉得可爱,现在就会让人觉得尴尬十足。

2

3

张一山的回应也很有意思:

「拍这个戏还是希望能给观众带来一些新鲜的东西,尽可能让观众爱看就完了,所以观众提到我说我什么都可以,我无所谓,千万不要把我当特好的演员,我也有演的不好的时候」。

不管是这部剧还是这个回应,总让人有种说不出来的别扭,你说他是谦虚嘛,他说观众说什么无所谓,你说他是狂妄嘛,他说自己也演不好的时候。

还有评论说,其实张一山始终没有跳脱出「刘星」的表演套路,所以好像一直是那个「刘星」在表演不同的角色。

3

最近被喷成筛子的,还有出演了《燕云台》的唐嫣,演惯了「傻白甜」的她,也完全没有表现出女主肖燕燕这个角色刁蛮任性、仗势欺人的性格,更看不出有一点攻城略地、深谋远虑的苗头。

网友的恶评也毫不留情:

这些年唐嫣凭借傻白甜成为收视率保证,但是她的戏路、挑剧本的能力,却越来越故步自封,总是以单纯甜美的形象示人。

丝毫不考虑年纪增长、观众口味变化,对演员提出的新要求,也始终不愿以突破舒适圈,尽可能尝试转型。

唐嫣都快40 了,也不能总演傻白甜,改名玛丽苏·唐吧!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问题,尽管知道这样不对,但没人愿意改变熟悉的工作、套路,大家都对「过去」有种病态的依恋。

明知道行业在走下坡路,但还是不愿转行;过去自己越辉煌,对成功路径的依赖就越高;明知道自己不那么适应市场需求了,还不愿意做出改变……

这就是不愿跨出舒适区,实际上是一种鸵鸟心态。

他们未见得不知道自己面临的问题所在,只不过有老本可吃的时候,谁愿意花大力气解决问题呗?

除非问题避无可避,他们才硬着头皮「变道」,但往往为时已晚。

真正的牛人并不依恋过去,更不留恋当下,他们会根据当下的信号,随时灵活变道,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随时让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 01 -

没有「过去」可以依赖

你应该学会变道超车

很多人总是有一种「过去」思维,总在说过去如何如何,所以当下如何如何。

比如:

2003 年非典之后有报复型消费,所以 2020 新冠肯定也有;2008金融危机后政府开闸放水,所以 2020 也肯定也有……但最后都没有。

人总是有种本能,以为世界是如如不动的,过去是什么样,将来还会发生同样的事。但实际上:

过去好的,未必将来依然好;过去值得倚仗的,未必将来还值得依仗;过去取得成功的,未必将来还能如此取得成功。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产生动乱时,最大的危险不是动乱本身,而是人们按照过去的逻辑行事。」

但很多人越遭遇挫折,越会强调「过去的经验」「过去的辉煌」「过去的习惯」……

不是说「过去」不重要,但不也恰恰是「过去」,把你带到了困局当中么?

你要知道,捍卫过去并不能开创未来。

我以前讲过一个故事,我在报社做记者的时候,刚来到报社的分管副社长,挨个找记者谈话,「你怎么看待报网融合,你认为怎么实现报网融合?」

我一阵气结,报网融合这个概念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最火,现在我研究生都毕业两年了(2018 年),报网融合这个词儿都老到没什么人提了,甚至连网站都没什么人看了,你问我怎么看报网融合?

我当时还是年轻,直说报网就不应该融合。

这就好比要求婆婆跟儿媳妇像母女一样相处,婆婆就不是妈,你怎么能当成妈呢?

儿媳妇就不是女儿,你怎么能当成女儿呢?

他们本来就不是,那怎么能装成一样呢?

报纸和网媒,各有各的运营规律,我们干嘛不直接做网络媒体,非得让他俩融合呢?

现在的潮流是公众号、短视频,为什么还要做网站呢?

我的结局就是,得了一句「年轻人就是有想法」,然后被请(撵)出了办公室。而我们报社依然如故,搞了好几年报网融合也没成功,收入越来越少……

后来我才知道,领导们之所以开始重视网媒,是因为报社最大的广告代理放弃了合作,报社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广告收入,因为没有客户愿意投放纸质媒体了。

非要搞报网融合是因为,领导知道网络是趋势,但又总觉得,我们报社有光荣的纸媒传统,我们在传统媒体当中也是很优秀的,我们的报纸以前经常受到领导嘉奖,我们有一大批优秀的纸媒记者,我们的报纸杂志取得了很多成绩……

他们觉得一切「过往」都很珍贵,但现实是:

你的报纸业界影响力很大,但现在没人看报纸了啊;

你以前纸媒业务赚钱很多,但现在没人看报纸了啊;

你有很多优秀的纸媒记者,但现在没人看报纸了啊;

你以前经常受到领导嘉奖,但现在没人看报纸了啊……

就像IBM CEO 罗睿兰说的「不要总是试图捍卫过去」,当新的机会来临时,过去的成绩、经验、资产、习惯,反而可能成为你的包袱。

房地产大 V欧神说,一个经验丰富的船长,需要注意的是“浪花”越来越强了。

海浪从 2 米变成 4 米,最终变成 10 米,大海在共振,大海在咆哮,这才是船长应该惧怕的。

而不是总强调「我的经验是什么」「我的习惯是什么」「我以前取得过什么成绩」。在大潮来临时,你的过去一点都不重要,如果你不能顺从大潮的意志,那就只能被一个浪头拍翻。

- 02 -

最顶级的解题心态

就是「时刻保持主动」

我在微博上看过@神圣午睡 分享的一个发现:

他以前做养老工作,所以调查过很多老年人生活。

他发现那些从年轻时就打算好,要自己解决养老问题的老人,很多都习惯自己解决问题,保持有意识的主动。

比如当衰老到确实需要别人帮忙时,那些打算自己养老的老人,都会提前做好非常合理的规划。比如和朋友组团,早早一起认真选择养老社区或者机构,也尽早做好经济计划。

即便是投奔子女,他们也会做出详尽的规划。比如在子女落脚地买房,趁着还健康的时候过去适应当地生活,做好将来去子女落脚地的养老机构的各种准备。

这些为风险做好提前准备的人,直到年纪很大都能够生活自理。

而那些打定主意养儿防老的老人,往往毫无规划,早期极为任性,拒绝迁徙到子女所在地,但很多人的身体很快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事都等着儿女或者别人给自己解决,普遍更早就进入了离不了人的阶段。

最后只能被动地解决问题,直到终于瘫在床上不能动了,只好去子女那里养老,但是已经连交通工具都无法乘坐了。

这些人智力、体力衰退,反而普遍发生得更早。

人生态度的不同,其实在深刻影响你的生活质量。

是不是很熟悉?

很多人的职业生涯也是这样,前期不作任何准备,对潜藏的危机也视而不见。他们像是在蒙着眼睛坐车,不管这车是下坡,还是坠落悬崖,只要我看不见,就当没发生,直到悲剧来临。

成熟的人生态度,应该是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无视一切信号,总觉得耗下去也没什么。

始终保持主动,提前做好准备,不断变道的人,反而始终留有余力,他们很少抱怨运气、大环境。

始终处于被动,总是应激式解决问题,等待别人解救的人,反而总是捉襟见肘,总在抱怨运气和大环境不好。

这就是古人说的,「菩萨畏因,凡人畏果」。

- 03 -

最顶级的结题思路

就是「上工治未病」

始终保持触角灵敏,不断地接受世界变化的信息,并根据变化调整赛道,「时刻准备着」和「知进退」才是成年人最高级的解题方式。

这其实就是《黄帝内经》里说的「上工治未病」。

《史记》里有个著名典故,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高明?」

扁鹊说:

我大哥的医术最高明,他总是能在别人没发病时,就把病治好,所以名气仅限我们家里;

我二哥医术次之,他总是能在病症初发时遏制病情,所以他在我们村有点名气;

我的医术最差,我只能等病人的病情很严重了才开始治,动不动就做手术,下的全是猛药……因此我的名气特别大,闻名于诸侯。

多数人解决问题的思路,实际上都是一种应激模式,问题不那么严重时,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直到问题严重到避无可避,才撸起袖子来大干特干。看起来热闹非凡,效果反而更差。

举个例子,美国每年把GDP的20%投入医保,洒出海量金钱。

当然钱没白花,美国的医疗技术是全世界最高的。不论是癌症治疗、心脏搭桥手术、膝关节置换、胯关节置换、肾脏移植等等,美国绝对是首选。

但是,美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在发达国家中却排不上号。

对比之下,挪威也是把GDP的20%投入到医保上,人民健康水平却是全世界最好的。

为什么呢?因为挪威治的就是未病。

美国关注的是健康的下游问题,是得了病之后如何治病。挪威则是更关注上游,是让人如何不得病、少得病。挪威医保投入在上游和下游的资金比是2.5:1。

很多人总是一副鸵鸟心态,对摆在眼前的问题视而不见,或者明明意识到了问题却始终不愿承认,或者是总对别人心存幻想,想着当问题爆发之后自然会有人来解决问题。

但还是那句话,你越是被动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难度也就越大。

越是提前解决问题,为潜藏的危机早做准备,解决问题的难度也就越小,效果也就越好。

- 04 -

有次跟一个飞行员聊天,他说你觉得飞机完全按照航线飞行的时间有多少?

1%,20%,80%,100%?

答案是 0%。飞机从来没有绝对在设定航线上飞行,自动驾驶系统每秒钟会计算上千次误差,将校正的命令传达到副翼,不断奔向正确的方向。

因为不管最初的方向有多正确,各种因素带来的扰动,都会让它逐渐偏离设定航线,所以就需要不断校正。

其实人也是一样,不管你过去多么辉煌,你的行业多么稳定,你的起点有多高,其实都不足以倚仗,因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就是「变」,需要你不断接纳变迁的信号,不断地变道让自己保持灵活, 永远让自己占据有利地位。

但是也不要焦虑,就像美国作家弗雷德里克·艾伦在《仅仅是昨天》中写的,时间的长河时而向前奔流,时而蜿蜒曲折,但它总能为自己找到新的方向。

你也一定能不断找到属于自己的新方向。

作者简介

阿秀,一个追求“句秀、骨秀、神秀”的文字梦想家,一个热爱码字的个人管理专家,36Kr特邀作家,脉脉特约专栏作者,多篇文章全网收获千万级别阅读。个人公众号“进击的阿秀”(ID:zchxue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