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新冠病毒入侵大脑、挟持脑细胞繁殖 逼邻近细胞窒息死亡

根据最新研究,新冠病毒会先攻击染疫者肺部,接着锁定肾脏、肝脏、血管等,甚至入侵大脑,在不杀死脑细胞的状态下利用其繁殖,让邻近细胞窒息缺氧进而萎缩死亡,而此状况与确诊者死亡率有关。

美新研究称新冠病毒或去年12月就在洛杉矶传播

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近日报道,他们的最新研究发现,自去年12月下旬开始,该校医疗结构接诊的咳嗽和急性呼吸衰竭症状患者比例较往年增加了50%。他们推测,新冠病毒可能在美国官方确认首例病例前已在洛杉矶传播。最新研究采用的相关分析方法或有助于识别和追踪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疫情。

印研究:印度新冠病例1个月内或超越美国 成全球最高

海得拉巴医学院用数学系的首席研究员拉迪卡表示,其团队一直在使用先进的统计学习技术预测新冠肺炎在印度的大流行情况。“我们将基于统计学习技术的模型应用于现有数据,得出的结果表明,印度很可能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内,即10月的第一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最高的国家。”

牛津大学团队恢复新冠疫苗临床试验 此前因故叫停

当地时间9月12日,英国牛津大学在一份声明中宣布,将恢复和药企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此前,该试验因一名志愿者接种了试验性疫苗后出现不明原因疾病而暂停。目前,牛津大学方面并没有透露该试验具体将于何时恢复。

全球首个鼻喷新冠疫苗启动临床试验 可同时对流感新冠发挥免疫

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鼻喷新冠肺炎疫苗已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应急审批,获准在江苏东台启动I期临床试验。此前披露的各种新冠疫苗都需要肌肉注射,而本次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是新冠肺炎候选疫苗中唯一采用鼻腔喷雾接种方式的,更加方便。

首批“卫星-V”疫苗已向相关地区发运,高风险群体优先接种

9月12日,俄罗斯表示,第一批“卫星-V”新冠疫苗已向有关地区发运。“作为试点交付的一部分,将确保向俄罗斯联邦组成实体运送疫苗的物流链、向高风险群体公民分发和组织接种针对COVID-19的疫苗。”卫生部发言人说。

新冠疫情对美国影响有多大?将导致美国人均寿命减少1~3年

近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口统计学家Ronald Lee和Joshua Goldstein使用两种情况计算了2020年COVID-19造成的美国寿命损失。一个情况是基于死亡人数达100万人的预测,另一种是基于更可能死亡人数为25万人的预测。得出的结论是,2020年100万例新冠导致的死亡将使美国平均预期寿命减少3年,而25万例死亡将使平均寿命缩减少约1年。

2

富含碳的系外行星或由钻石构成

据一项发表于《行星科学杂志》的新研究,由于处于适当的环境,某些富含碳的系外行星可能由钻石和二氧化硅构成。研究者使用了金刚石砧室来模拟富含碳的系外行星的内部,发现在高温高压下,碳化硅会与水反应,转变为金刚石和二氧化硅。研究结果还表明,这类富含碳的行星缺乏地质活性,因而大气环境恶劣,不适宜居住。

温暖的环境能能让骨骼更强健

近期,一项发表于《细胞代谢》的研究发现,当骨骼暴露在相对温暖的环境时,其强度会增强,能防止骨密度降低,而这与肠道中受温度影响的微生物群有关。研究发现,处于温暖环境的小鼠的骨骼的大小不变,但骨骼的强度和密度会增强。当将其肠道菌群移植给患骨质疏松的小鼠时,后者情况能获得改善。

结构亚光色主要是蓝色和绿色

一项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研究通过数值模拟了自然界的无序连接结构的光学反应和产生的颜色,发现红色可见光无法出现在这种结构中。在这些结构上,光线产生的单次散射和多重散射会产生复杂的相互影响,导致不存在高饱和的红色哑光结构色,黄色和橙色也很少。

北极圈大火产生创纪录水平二氧化碳,将加剧全球变暖

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报道,今年夏天北极圈内发生的大火已排放出 2.44 亿吨二氧化碳,创下历史纪录。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次大火可能与泥炭燃烧有关,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科学家发现4.6亿年前海洋动物如何“生娃”

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由中国、爱沙尼亚、美国、英国古生物学者组成的团队,运用最新显微成像技术,捕获了一种在远古海洋中生存了1亿多年的微小动物几丁虫的繁殖瞬间。通过对20枚此类特殊标本的观察,研究团队识别出几丁虫的两种生殖模式:一个母体一次繁殖一个后代,或一次繁殖多个后代。

首项肿瘤电场治疗中国人群真实世界数据公布

一项评估肿瘤电场治疗爱普盾在中国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中的前瞻性、单臂观察性研究近日发布。该研究首次公布了肿瘤电场治疗在真实世界中应用于中国人群中的疗效数据。研究中期分析结果显示:新发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尚未达到;复发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4.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8.6个月;在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轻度至中度皮肤刺激,均为I-II级。

新融合蛋白疗法有望治疗凝血障碍

一项新的临床研究发现,将一种小蛋白与一种天然凝血因子融合,可以使凝血因子在人体内的作用时间显著增长,该研究为血友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研究人员制备了一种名为BIVV001的实验性融合蛋白,在一项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该蛋白还没有被证明能阻止血友病患者出血,但其能使凝血因子持续时间延长。

研究设计纳米“人造分子”简易制备方法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聂志鸿团队为制备纳米“人造分子”找到了一则简易方法通过设计聚合物配体间的简单化学反应实现对纳米“人造分子”组装构筑和物理性能的调控。这一制备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最大区别,在于概念的创新。相关研究成果9月11日发表于《科学》。

亚马逊长期森林退化超森林砍伐

森林退化是人类对森林景观普遍存在的一种干扰形式。选择性砍伐和开采等活动没有达到全部森林砍伐的程度,但会导致生物量的损失和(或)碎片化。作者以30米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巴西整个亚马逊流域22年(截至2014年)来森林退化程度。他们发现森林退化的程度和速度等于或大于森林砍伐,这对碳、生物多样性和能源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

血压轻度升高也会影响大脑结构和思维速度,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变傻”

众所周知,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是两个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高血压和糖尿病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以微妙的方式影响大脑,而且这种影响在中年时就已经显现。

月球表面发现大量赤铁矿,其氧化剂或来源于地球大气层

根据《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近日刊登的一篇论文,月球高纬度有较丰富的赤铁矿(三氧化二铁,Fe2O3),而导致其氧化的条件可能来源于数十亿年来的地球大气层。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来自夏威夷大学马阿诺地球物理与行星研究所(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ānoa"s Hawaii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and Planetology)的 Shuai Li,其所分析的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NASA"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蜜蜂毒素只需60分钟即可100%杀死乳腺癌细胞

近日,西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旗下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蜂毒以及一种名为“蜂毒素”的成分化合物对不同类型乳腺癌细胞的抗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蜂毒能够有效诱导癌细胞死亡,特别是在侵袭性三阴性乳腺癌以及HER2富集的乳腺癌亚型中杀伤能力接近100%,且对正常细胞影响极小。

《自然》:解开数十年谜团,科学家首次发现人类细胞中的线粒体关键蛋白

近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以“加速预览”形式上线的一篇研究论文,引起了很多关注。科学家们首次在人类细胞中鉴定出了线粒体NAD+转运蛋白。这一发现不仅解开了困扰科学界数十年的谜团,也为治疗与衰老相关的诸多疾病打开了新的大门

2

袁隆平超级稻云南基地连续4年平均亩产超1100千克

近日,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坝镇的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里,专家组对第二代“超优千号”进行测产,最终测产结果为亩产1134.6千克,实现连续4年平均亩产超过1100千克。

张锋团队再占CRISPR专利先机:最新裁定认可其优先权

美国专利审查与上诉委员会(PTAB)的一份新判决显示,张锋团队所在的博德研究所在已授予的专利下,具备在真核细胞中使用CRISPR系统的优先权,包括潜在的实验室培养人类细胞或在人体中的应用。但判决同样指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Jennifer Doudna以及维也纳大学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CVC团队)发明了CRISPR系统中一个关键的元件。

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上线

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的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日前正式上线,全球用户可以在线体验来自中国的量子计算服务。据介绍,此次发布的云平台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的成果转化企业合肥本源量子公司研发,基于其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机“悟源”,搭载了6比特超导量子芯片夸父KF C6130,保真度、相干时间等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源量子计算云平台提供了图形化编程、代码编程两种在线编程方式。

中科院地球大数据专项入列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在线平台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13日发布消息说,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开幕前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技术促进机制在线平台(UN 2030 CONNECT)已将中科院地球大数据专项列为其合作伙伴和技术支持机构。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中核集团12日披露,由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重力支撑批量产品11日在贵州遵义正式启运。该设备是ITER重要的结构安全部件之一,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和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到达现场后,将安装在杜瓦底座环上,不仅承载上万吨磁体系统重量,还要承受强热应力、强电磁力、瞬时载荷等复杂工况。

嫦娥四号进入第22月昼,“玉兔二号”将对2个撞击坑开展科学探测

据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18天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再次受光照自主唤醒,分别于9月12日5时15分和9月11日11时54分,迎来第22月昼工作期。基于全景相机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数据情况,“玉兔二号”月球车在第22月昼期间将向玄武岩或反射率较高的撞击坑区域行驶。

中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样车年底即将下线

从“2020高速磁浮交通论坛”上获悉,中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样车年底即将下线,我国常导高速磁浮已基本具备工程化试验示范条件。

《科学》主编发文批评特朗普:这或许是美国科学政策史上最可耻的时刻

当地时间 9 月 11 日,《科学》(Science)刊登主编 H·霍尔登·索普(H. Holden Thorp)的署名文章《特朗普在科学问题上说谎》,文章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在科学问题上对美国人民撒谎。这些谎言打击了科学界的士气,使美国付出了无数生命代价。

2

著名AI学者朱松纯加入清华自动化系

近日,清华大学爆出一张《拟聘新进校人员公示名单》的照片,内容中提到UCLA教授朱松纯将入职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职务为科研系列教授。这一消息让中国科研界又沸腾了。据悉,朱松纯教授是华人AI领域的顶级学者。他曾在各种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三次获得马尔奖,两次担任美国视觉、认知科学、AI领域跨学科合作项目MURI负责人。

燕大获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近日,教育部正式发文公布了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名单,全国24所入选高校中仅4所地方高校获批,燕山大学是河北省唯一入选高校。

高校毕业生薪酬大比拼:清华月薪1.7万领跑

智联招聘14日发布的一份名为《2020年秋季大学生就业报告》(下称报告)对2019届毕业生的毕业院校及平均月薪进行了追踪。报告显示,清华大学以17682元/月名列榜首,北京大学(15365元/月)、上海交通大学(11199元/月)、浙江大学(11137元/月)位列其后。

多所高校官宣:已完成“双一流”首轮建设周期任务

近期,包括西北大学、延边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在内的一批高校,纷纷宣布在“双一流”建设首轮周期取得佳绩。其中,河北工业大学公布,到访的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实现了预定的建设目标,符合度好,达成度高,顺利完成了“双一流”周期建设任务。

2020内地高校最新ESI排名:中科院第一,清华北大紧随其后

9月11日,科睿唯安公布了最新一期的内地高校ESI指标数据,中国科学院大学继续位列内地高校首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紧随其后,华中科技大学表现出色,进入了内地高校前十除此之外,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表现也十分出色,均进入了全球百强之列,此外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也进入了全球前200名。

2

2021年“科学突破奖”揭晓!中科大校友斩获“新视野数学奖”

近日,2021年“科学突破奖”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孙崧获得新视野数学奖,获奖理由为:在复杂微分几何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包括卡勒爱因斯坦度量的存在性定理,及其与模量问题、奇点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