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福报包装996,为什么行不通了
作者|木芯 来源|调皮电商(ID:tiaopiEC)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最近劳资矛盾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几乎每天都有相关事件上热搜。
仅回顾最近半个月的新闻如下:
海南椰树集团要求应聘者以房产作抵押,承诺终身在椰树服务,如果跳槽需以房产赔偿;
上海某设计师家具品牌要求休产假女员工每天手写销售心得,一小时600字,一个错别字扣50元,重复一句扣100元;
成都某公司要求员工“自愿”签署《奋斗者自愿申请书》,成为“公司奋斗者”,包括自愿加班,放弃带薪休假,放弃加班费,自己能力不足时接受公司淘汰,并承诺不与公司产生法律纠纷;
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称“996算个啥,西贝是715、白加黑、夜总会”,即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小时,白天加晚上,夜里总开会。并称“奋斗才能创造喜悦人生”;
昆山某电子公司发员工证件时随手扔地上,被叫到名字的员工,需要蹲在地下捡起,曝光视频在抖音、微博都上了热搜。
从一贯名声不好的“血汗工厂”,到高逼格的设计品牌,甚至西贝这种在业内以员工管理著称的明星企业,都突然变成了万恶的资方,被网友口诛笔伐。
网友称“再也不去西贝花一毛钱”的评论被大量点赞。
就连卖椰树椰汁的淘宝店都面临尴尬发问。
虽然舆论层面(包括人民日报等官媒)一边倒地批评涉事企业“公然违反劳动法”,但从相关企业的回应中,能明显看出
劳资矛盾的集中爆发,并非企业个别管理者突然不懂法了,而是面对恶化的市场环境,企业的经营压力必然也在向员工传导。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03亿元,同比下降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7%)。
这是个很不乐观的数据。照此趋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减少6%,低于此前大家对消费复苏的预期。
这股寒意已经迅速反馈到了各行各业,以商超为例,7、8月各大连锁商超的同店销售出现了普遍性的下滑。权威的跟踪调研显示,企业对2020年宏观形势的判断,出现了反转:2月份是悲观的,3月份开始趋向乐观,4月份又开始悲观,7月份更加悲观。
3月份时,还有15%的企业认为自己今年会快速发展,到了7月份,这个数字大幅降低至9.5%。
寒冬要想活下去,开源节流很重要。
生产成本很多是固定投入,很难减省,直接降低产品质量也不可取,于是节流的主要对象就成了人力成本。一般企业有三个选项:裁员,降薪,增效。
裁员导致的抵触情绪和舆论影响最难控制,不到山穷水尽,企业一般不会这么做。降薪的阻力也很大,工资是有刚性的,升上去容易降下来难,上述要求休产假女员工手写销售心得的奇葩新闻,就是因为女员工不接受降薪,HR为了逼她就范想出的损招。
相对来说,用“增效”的方式降低单位产出的人工成本是最“温和”的手段。
比如一家工厂,以前10个人每月产出10万的商品产值,现在996甚至715,10个人可以产出15万产值,单位产出的人工成本降下来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更强,别人的产品要卖5块才能赚钱,它卖3块就能赚钱。
如果部分员工接受不了996、715,10个人里走了2个,剩下8个人还能每月产出12万商品。不仅单位产出人工成本降了,还无形中实现了“裁员”的效果。
加上996、715还很容易用正能量粉饰包装,讲述幸存者偏差的奋斗故事,甚至成为一种企业文化,除了“违反劳动法”,简直是完美。
在企业能赚取正常利润时,如此“增效”当然是万恶的资本家,怎么批判都不为过。但客观地说,今年这样的特殊环境,大量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用此非常手段自救有必然性,也有合理性。
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大家在一条船上,遇到风浪,首先要齐心协力,共度时艰。如果公司的碗都空了,何谈员工的碗能分多分少?所以,绝大部分企业的奋斗自救文化都是从高层开始推动,这些提出996、715的管理者并不虚伪,是很真诚的,也绝对能以身作则。
然而,在新一代自称“社畜”的劳动者面前,他们并不期待从公司未来的发展中获益,或者说他们早已厌倦“画大饼”的空头支票,既然不存在长期共同价值,要求牺牲短期利益就是不能接受的。
差异的根源,就在利益分配。下面这张网传的图片,生动刻画了随着层级(收入)的变化,员工对老板996的响应程度。
从过去到未来,劳资矛盾都不可能被消灭,这是立场决定的。
但形成今天这样舆论高度关注和讨论的局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现在年轻人的权利意识已经觉醒了。
以前用“增效”能悄无声息从10个人里逼走2个,现在可能立刻有3个4个到劳动保障部门起诉你,或者发帖、发视频曝光你。
有年轻网友对此评论,“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听着周扒皮、高玉宝的故事长大,知道什么叫做剩余价值,知道每天工作8小时的来之不易。任由这些无良老板信口雌黄,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下一代只能在鼓吹996、715、白加黑、夜总会的有毒舆论氛围中长大,这不是一种倒退吗?”
在上述新闻的评论中,很多网友就提到了“工会”的重要性,呼吁效仿西方建立工会,平衡资方的势力,保护劳动者权利。
然而,工会也不是最终的答案。
去年,记录曹德旺和他的美国工厂的纪录片《美国工厂》在中美引发热议,尤其是曹德旺旗帜鲜明“反对工会”的态度,争议很大。
曹德旺回忆,自己四五年前曾在底特律看中一家工厂,准备买下来时,谈判桌上两排厂方代表,一排是各部门总监,另一排是工会派往各部门监督总监的工会干部。“一项工作两个人做,效率只剩两三成”,曹德旺甚至直言,“通用就是死在工会上”。
所以,当美国工人提出要建工会,曹德旺态度很坚决,“工人有提出建立工会的权利,自己也有拒绝的权利。如果非要成立工会,我就关掉工厂不做了。”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和效率,恐怕会是长期热点话题。中国企业曾以效率闻名全球,中国人民也被盛赞是最勤劳的民族,但我们确实在有意无意中牺牲了一些公平,现在,到了补课的时候。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调皮电商(ID:tiaopi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