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43434

日本研究机构澄清:日本流行毒株仅发生少量碱基变异

针对日本《读卖新闻》称6月以来在日本扩散的变异新冠病毒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报道,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专家9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报道是误报,实际上日本目前的流行新冠病毒毒株只是发生了少量碱基变异。

托珠单抗治疗重症新冠肺炎免疫应答机制揭示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瞿昆教授团队研究揭示了托珠单抗能够有效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原因。托珠单抗的治疗在减弱单核细胞炎症因子风暴对机体带来损伤的同时,可以维持新冠肺炎患者正常的抗病毒免疫应答,为“科大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科学家正开发有效诱骗物:中和新冠病毒防止细胞感染

科学家们希望找到更多有效的方法来阻止新冠病毒感染组织,从而从源头“切断”传播。一项新的研究提出,可以用诱骗物“诱骗”病毒,并阻止感染。诱骗物是一种经过设计的、自由漂浮的受体蛋白。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的生物化学教授Erik Procko领导了这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

3434

坐下起来会头晕?可能是老年痴呆症的预兆

日前,美国神经病学学会的医学期刊《神经病学》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一些站起来时感到头晕或头昏的人未来患上痴呆症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研究发现,只有站起来时收缩压下降的人才会患痴呆症,而不是站起来时只有舒张压或整体血压下降的人。

新发现或有助开发抗疟新疗法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有关疟原虫耐药性相关蛋白的新发现,可能有助开发新的抗疟疾疗法,也有可能用于增强现有抗疟药物的疗效。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疟原虫耐药性增强,对全球疟疾防控构成重大威胁。

科学家发现寨卡病毒突变增加传播和感染

PNAS在线发表了单超研究员与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部史佩勇教授联合研究的最新成果,论文题为A Zika virus envelope mutation preceding the 2015 epidemic enhances virulence and fitness for transmission。研究表明了2015年寨卡病毒衣膜突变是感染传播增强的原因之一。

病毒可以窃取基因信号产生UFO蛋白质

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包括流感病毒和其他严重病原体在内的一大批病毒,从它们的宿主那里窃取基因信号,以产生大量以前未被发现的UFO蛋白质,并扩大它们自己的基因组。这些特殊的UFO蛋白质可以改变病毒感染的过程,并可用于借鉴研发制造相应的疫苗。

增加肠道微生物有助预防痴呆

一种滋养肠道内“有益”细菌的补充剂,似乎能预防小鼠患上类似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疾病。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科学进展》。研究人员认为,多样化饮食有助于促进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可能有助于预防痴呆。

喝酒脸红的人即使少量喝酒也容易患胃癌

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Science Advances 杂志发表研究论文,表明亚洲人常见的ALDH2基因突变,导致喝酒脸红,而携带这种基因突变的人,即使少量喝酒,也会导致胃癌风险大大增加。

可消除病原体的新型纳米材料

据一项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的最新研究,科学家开发了一种由氧化钛纳米线制成,可抗菌、抗病毒的膜材料。该材料具有光催化性,可捕捉携带病菌的飞沫。当其暴露在紫外线下,可将其中残留的水分转化为过氧化氢等氧化剂,杀灭病原体。

Nature Climate Change:封城防疫措施对减缓气候变化影响微不足道

8 月 6 日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各国为阻止新冠病毒传播而实施的限制性措施虽然短期内使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物有所减少,但从长期来看对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十分微弱。

东亚气候系统影响大西洋热带风暴的形成频率

一项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了1980-2018年间的大西洋产生的热带气旋,发现东亚副热带急流(EASJ)(7月至10月)与大西洋8月至11月形成的热带气旋和飓风频率有关。EASJ 形成于东亚地区,其会由西向东移动,与此同时罗斯比波(Rossby wave)会随之产生和移动。

新研究认为Y染色体可以逃脱消失的命运

在2亿多年的进化过程中,Y染色体已经大大缩小了。8月6日发表在《遗传学趋势》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讲述了一个名为“持久Y假说”的新理论,研究认为,Y染色体的未来是安全的,因为它携带着对成功进行男性减数分裂至关重要的‘刽子手基因,通过这样做保护Y染色体不会消失。

凑成“好”字 结束生育

根据一项对英国出生模式的分析,20世纪下半叶,越来越多的父母会不断生育,直到他们至少有一子一女。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龙二平和张建志(同为音译)分析了30多万英国人的数据,其中大多数人出生于1940年至1970年间。研究人员发现,有一个或多个女儿而只有一个儿子的家庭比例高于预期,反之亦然。

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计算粪便价值拯救海鸟

8月6日发表在《生态与进化趋势》杂志上的一篇论文,通过了解鸟粪石,即这些鸟儿的粪便发现,这些肥料对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贡献,每年价值可能超过4.7亿美元。作者希望能量化海鸟的重要性,并说明了海鸟数量减少带来的经济损失。

研究揭示绵羊多羔分子机制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采用转录组和蛋白组学方法对无FecB突变且产羔数存在显著差异的小尾寒羊子宫进行联合分析,发现并鉴定了多个与绵羊多羔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为进一步探索绵羊高产的分子机制以及培育高产绵羊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蛋白质组学杂志》上。

小型兽脚类恐龙扑翼飞行或存在多次独立起源

《当代生物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扑翼飞行在近鸟类恐龙中可能有三次或以上的独立起源。在鸟翼类之外至少识别出两次可能的动力飞行起源事件。

颠覆传统观念 气泡破裂的真正原因找到了

近日,美国波士顿大学的James C. Bird教授课题组对吹泡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表面张力是导致气泡在粘性液体中破裂的决定性因素,颠覆了传统认为重力是决定性因素的认识。相关研究发表于世界一流期刊《Science》。

3443

基金委地学部公布杰青优青等3项目评审专家名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公布地球科学部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组名单的公告》、《关于公布地球科学部2020年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组名单的公告》和《关于公布地球科学部2020年度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组名单的公告》。

加拿大最后一个完整的北极冰架坍塌

加拿大最后一个完整的北极冰架,是位于埃尔斯米尔岛、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米尔恩冰架。据卫星照片显示,到7月底,该冰架已经坍塌了43%。现在,这座冰架已裂成了多个冰山,最大的一座约有55平方千米。

2019中国核农学十大科技进展发布

8月7日,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发布2019年度我国核技术农业应用重大新进展。此次遴选全国涉核农业科研机构完成的农作物重大新品种、核素辅助食品溯源与生态环境治理、农产品辐照加工标准化和关键技术平台等最新成果为基础,最终形成10项能够充分代表2019年我国核农业应用最新研究水平的应用研究成果。

非洲首次发现寄生虫抗青蒿素突变

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与卢旺达生物医学中心、世卫组织科钦医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合作,他们表示最近在卢旺达新发现的一种传播寄生虫,能够抵制青蒿素衍生物及现有药物对疟疾这种致命疾病产生的疗效。根据这项研究,青蒿素对新菌株没有产生效果。

4545

南方医科大学给予16名研究生退学处理 其中博士11人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官方网站8月3日公布文件《关于对黄某某等16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和《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有关规定,我校拟对黄某某等16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今年被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退学处理的16人中,有博士生11人,硕士生5人,其中有10人专业为外科学。

北京高校 8月15日起可组织返校

日前,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全市各级各类学校 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的通知》,对各级学校秋季错峰、分批开学时间作出安排。《通知》显示,高等学校(含高等职业院校)从8月15日起,具备校园疫情防控条件的高校可组织学生分期分批、错时错峰返校和新生报到。

NSF 宣布研究生奖学金优先支持人工智能、量子科学及计算密集型研究遭抗议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宣布了其在2021年研究生研究奖学金计划(GRFP)的三个优先领域,分别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和计算密集型研究。这一举措引发学界不满,近3400名科学家联名请愿,希望取消对这些领域的优先支持。